近幾年來,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。農民購置農業機械享受國家補貼,拖拉機、耕整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紛紛落戶農村,涌進農民千家萬戶。農業機械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"武器",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。但是我們在下鄉進行農機技術服務時了解到,由于農事季節性強,有些農業機械除了作業時間短、作業量少外,在機械化作業中還存在以下三難:
1、有的鄉村沒有機耕道,農業機械進出農田作業難。如吉水縣金灘農民羅亨紅購置了一臺收割機,看著成熟金黃色的二晚近在眼前,由于沒有機耕道,收割機進出農田作業困難,使收割機無用"武"之地而閑置。
2、田塊小、落差大,農業機械作業效率低操作難。目前有些村,還有一些"面條"田、"巴掌"田、梯田的小塊田、落差大。農業機械作業行程短、轉彎掉頭、轉移的時間多,空行程多、油料消耗多、效率低、存在安全隱患,農機手操作難度大。拖拉機一天的作業面積只有五、六畝;收割機作業面積也只有七、八畝,遠遠低于機器的設計作業能力。
3、水稻種植不集中不連片,農機手增加收入難?,F在農業機械作業都是按農田作業面積收費。但由于水稻種植不連片,成熟期有早有晚。有的農戶的農田,東一塊,西一塊,插花田多,穿插轉移,空行程多,實際作業面積少,農機手收少。
鑒于以上原因,農民心中有盼。
一盼各級政府應執行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》,組織農村勞動力興修機耕道,方便農業機械進出農田作業,以發揮農機的優勢。
二盼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,在農田基本建設中,引導協調農民將小塊田合并,擴大為大塊田,降低田與田之間的落差,做到"田成方,渠相通,路相連,旱能灌,澇能排"。有利于農業機械作業。
三盼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,指導農民連片種植,并逐步做到"三統一"即"統一種子,統一品種,統一機械作業"。為機械作業打好基礎,創造有利條件。